1、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,不是讲以弱胜强孙子兵法第一篇讲计,不是奇谋巧计,是计算的计,是现代的SWOT剖析(优劣势剖析法):优势、劣势、威胁、机会。
庙算,就是在决定是不是开战之前,在家衡量计算双方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实力对比,五事七计,从五个方面,七个科目,进行打分。
分多的胜,分少的败。
打完分,就能知胜,叫多算胜,少算不胜。
知胜,算下来能赢,而后可以兴师动众,打。
算下来自己分数没其他人高,就不要战。
所以孙子是不相信以弱胜强,那是小概率事件。
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,孙子不会拿国家民族的命,去赌小概率事件。
2、打得赢,也要算本钱行动必有代价,战争代价很大。
不要光想着战胜,要算账,值不值得。
李克说魏文侯数胜必亡,胜仗打多了,国家反而要灭亡。
由于数战则民疲,数胜则主骄。
以骄傲之主,率领疲惫之民,这国家就要亡了。
汉武大帝,就演绎了主骄民疲的一生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
何其霸道!汉武帝一生开疆拓土,武功赫赫,结果呢?中国从政府到民间,全部破产,国家差点都给他搞亡国了,晚年迫于巨大政治重压,下轮台罪己诏,批评自己朕即位以来,所为狂悖,使天下愁苦,不可追悔。
3、胜在筹备,赢了再打孙子兵法主如果自强之法,第一是修炼自己,而不是惦记打败其他人。
孙子说:善战者,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。
不可胜在己,可胜在敌,胜可知,而不可为。
又说善战者先胜而后战,要胜中求战,不要战中求胜。
先修炼我们的筋骨,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,让自己没漏洞,然后等敌人出漏洞。
假如敌人不比大家弱小,或者和大家强弱差不多,而且他没失误,没漏洞,就不可以打。
可胜在敌,就是他什么时间失误。
敌人不失误,大家就没法赢。
所以胜负可以预测,可以判断,但不可以强求。
胜机一现,抓住机会就打。
不可以反过来,冲上去就打,在打的过程中找胜机,那就危险了。
4、要能等待,能忍耐目前大家常说不作死,就不会死。
《孙子兵法》讲得最多就是这个。
战争这东西,收益和代价极不对等。
打赢了,杀敌一千,自伤八百,可能没有多大利益。
打输了,则可能国破家亡,命都没了。
所以重点是要能等,不可以由于焦虑,就频频动作。
哥舒翰守潼关,了解不可以打,他能等,但唐明皇焦虑,不可以等,逼他出关作战,就全军覆没了。
秦国王翦伐楚,他就能等,又能安抚秦始皇,让秦始皇也不着急,他就把六十万大军开到楚国境内,扎营练兵,每天开运动会,等得楚国人焦虑了,动作了,露出破绽了,他一举就把楚国灭了。
等待在不少状况下都是最好的策略。
但大家总是觉得等待是不作为,是不可同意的。
要有这个认识:一辈子不作为也是可以同意的。
由于作为的结果可能是死。
譬如日本德川家康,他是最能等待,最能忍耐,也最能妥协。
织田信长在,他是小兄弟;丰臣秀吉在,他是大诸侯。
他有没志在必得,必须要得天下呢?没。
他可以等,等不来,他可以妥协,丰臣家族强,他可以一直做诸侯。
结果大哥们都没他命长,都先去世了,没人能拦住他了,他还在丰臣秀吉死后,又等了十七年,才稳稳当当夺了天下。
他的家族,就统治了日本两百多年。
5、一战而定。
胜而不定,则胜利无意义胜利是方法,不是目的,目的是平定。
假如打了胜仗,但不可以平定。
都战无不胜了,还要接着打,那打那一百场胜仗做什么?打胜仗也要死人。
即使死的是敌人的人,也不如他不要死,收伏他,加入大家,才能胜敌而益强。
孙子有非常强的保全思想,保全自己,保全人民,保全城池,保全财产,最好也保全敌人,都收伏了归我所有。
这才叫平定天下。
战国时赵国李牧守边,防御匈奴,他就紧闭关门,只不过练兵,数年不出战,赵王不满,换一个将领去,上任一年多,烽火连天,每天打仗,打得边境区域汉人没办法耕种,匈奴没办法放牧,双方死伤惨重,冤冤相报,永无宁日。
赵王无奈,再派李牧去,他又挂上免战牌,隔绝接触,边境数年无事,匈奴也抢不到东西,日渐懈怠了。
李牧忽然大举进兵,一战灭了匈奴十几万人,平定边关,得十几年安宁。
6、以正合,以奇胜,永远多安排一支预备队以正合,以奇胜。
这句孙子兵法最为人熟知的话,前面书中详细用多个战例讲了,那奇字,念jī,不念q,是奇数偶数的奇,又称余奇,就是多出来的部分,就是预备队,就是手里捏着还没有打出去的牌,留到重点的时候,打出去,获胜。
这叫分战法,是最基本的战术原则,凡作战,必须要分兵,有一百万人,要分兵。
项羽到了最后乌江边,只剩二十八骑,也要分兵,首尾相顾,不可以挤成一团打。
韩信背水一战,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队都布阵在水边背水一战,那就真给敌人撵河里喂鱼了。
他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着,重点时候杀出来,这才获胜。
大家老相信奇袭得胜,以少胜多,还是侥幸心理,老想使巧劲。
孙子对你说,兵法没侥幸,弄巧必成拙,需要要按军事规律,按兵法套路来。
7、诡道无关紧要,专注基本面兵者,诡道也。
《孙子兵法》里这句话,误了好多人,以为《孙子兵法》就是三十六计,就是诡诈取胜。
诡诈归诡诈,但人家不上套,你再诡诈也没用。
诡诈在兵法里,不是主要部分。
目前好多出版社把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》合成一本书,好像兵法就是奇谋巧计,这是误区。
8、知己知彼,重点是知己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大家念着这句话,就老想去知彼,以为知己不是问题。
我一个人,我还不了解吗?其实知己知彼,重点在于知己。
由于不可胜在己,自己强大了,自己不失误,其他人就无奈你何。
想方设法去知彼,可能还正着了其他人的诡道。
《孙子兵法》,讲来讲去,都是练基本功,抓基本面,就是管好你一个人,自己强了,再等待胜机出现,等最有把握的时候动手。
先胜后战,一战而定。
自己不强,那就不要逞强。
9、孙子兵法告诉你打赢,但第一是告诉你认输。
为何大家都爱听永不服输,由于大家不喜欢听坏消息,不想听到对自己不利的真相。
认输才会赢!额,这句话大家还勉强可以同意,由于结果还是赢嘛。
倘若结果也没赢,还是输呢?你能否同意失败呢?在你真的去学习《孙子兵法》之前,你可能以为那是一部胜战秘笈。
它当然也是,胜战秘笈,全在这里,不过这样。
但,假如你在这兵法中,掌握了同意失败,你才真的进入了智慧之门。